“僵尸企业”的存在之谜是什么?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如何?制度环境感知下中国企业发展战略该如何选择?《宏观质量研究》2016年第1期以专题形式,集成发表了我院基于僵尸企业,我国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农民工城镇化融合、合作交流能力与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投资等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要研究成果。
经由调查发现的问题和获得的一手数据,是经济学、管理学等进行研究创新的最为重要的基础,也是吸引美国、法国、日本、香港等地知名学者与我院开展合作研究的重要原因。目前,我院基于“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业已形成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重要刊物集成发表。此前,我国中央级经济管理类权威刊物《管理世界》2016年第2期,发表了程虹等论文《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状况与路径选择》;《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以专栏方式集成发表程虹教授、罗连发老师和李唐老师等撰写的3篇研究论文。
程虹、胡德状的《“僵尸企业”存在之谜:基于企业微观因素的实证解释——来自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经验证据》,从企业微观因素出发对“僵尸企业”现象存在的微观机制进行了逻辑自洽的实证解释,并具体提出了解决“僵尸企业”问题的办法。
论文全文内容,请点击:http://www.iqds.whu.edu.cn/info/1119/13225.htm
罗连发、韩笑的《我国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现状分析及解释——来自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实证分析》,重点对企业盈利的现状,及其市场结构、政府管制壁垒、企业个体特征等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要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应进一步弱化政府对于市场的管制、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盈利模式从依靠“垄断租金”向主要依靠竞争力提升转变。
论文全文内容,请点击:http://www.iqds.whu.edu.cn/info/1119/13226.htm
余凡、王楚的《人力资本投资:制度环境感知下的企业战略选择——基于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实证分析》,运用OLS回归估计、工具变量法(IV)估计以及有限信息最大似然估计法(LIML)估计实证分析了制度环境感知与人力资本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
论文全文内容,请点击:http://www.iqds.whu.edu.cn/info/1119/13228.htm
李唐、宁璐的《农民工城镇化融合、合作交流能力与劳动生产率——基于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经验证据》,依次选用OLS估计、2SLS工具变量法(IV)、有限信息最大似然估计法(LIML)分别就农民工城镇化融合对合作交流能力等专用性人力资本影响、合作交流能力等专用性人力资本对员工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因果效应进行稳健性测度,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论文全文内容,请点击:http://www.iqds.whu.edu.cn/info/1119/13229.htm
据悉,“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由武汉大学联合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知名院校和学术机构,历时三年,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完成,在学界和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此次调查覆盖企业、员工的关键性指标和数据,是国内首次内容全面的大样本企业和员工匹配调查,有针对性地显示出国家在劳动力红利消失的前提下企业转型升级的真实状况。这次调查数据揭示了我国企业经营和经济值得关注的诸多问题,如:质量能力的创新对转型升级的贡献巨大;劳动力技能提高对企业转型升级的绩效非常显著;企业家能力的滞后成为企业转型升级最主要的制约因素;部分企业的停产和退出是我国企业转型升级中非常显著的危机等。
*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